助力电影制作,拓展想象空间——科幻电影背后的“中国制造”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3-02-28
春节期间,影《流浪地球2》带起了一波“科幻影热”。上映30天后,《流浪地球2》票房突破38亿元,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影票房榜前十位。剧中精良的特效、先进的制作流程,既是中国科

  春节期间,影《流浪地球2》带起了一波“科幻影热”。上映30天后,《流浪地球2》票房突破38亿元,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影票房榜前十位。剧中精良的特效、先进的制作流程,既是中国科幻影的长足进步,更映衬出“中国制造”的绝对实力。正如《流浪地球》系列导演郭帆所言:“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”。深入影制作的各环节采访后发现,正是“中国制造”成就了《流浪地球》系列,也是“中国制造”托起了中国科幻影的未来。

  拍影也要走向工业化

  “拍《流浪地球2》这样规模的影,跟组装国产客机C919的难度可以相提并论。”中国影评论学会理事谭飞的这番话,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。

  拍个影,怎么会跟搞工业一样难?据统计,《流浪地球2》剧组常驻人员1000多人,场外特效人员约1万人,各种群演2万多人(其中外籍群演约1.7万人)。其团队规模及管理难度,已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“企业管理”。

  郭帆举了一个例子:剧组有时吃饭都是问题。一个中等规模剧组,中午给大家放饭,下午开工,一切正常。但当他们剧组最大规模达到2200人时,中午放饭,下午说开工时,还有一半人正在排队领盒饭中。“科幻大片涉及的环节特别多,场景道具设计、制作和布置,各环节资源调动和衔接,后期制作的预制和前置,各部门配合沟通等,一旦量级成倍扩大,协作就变得无比复杂,和放饭问题类似。”郭帆说。

  想破局管理难题、推进拍摄进程,就要推进影工业化。影工业化并不是把影做成标准流水线上的产品,而是按照较为科学的制作流程和较为合理的拍摄周期,稳定输出保证基本质量、符合观众预期的合格影作品。

  《流浪地球2》就是中国影工业化的一次突破,这离不开其制作生产基地——青岛东方影都的支持。“2017年东方影都还未完工时,《流浪地球》在这里拍了近一年,启用了8个摄影棚。2021年5月,《流浪地球2》剧组再次入驻东方影都,而这次的置景规模比上次翻了10倍,接近100万平方米,服装、道具、造型、技术平台也进行了全面升级。”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招商经理高勇慧说。

  优越的硬件条件是基础,先进的制作能力是关键。“在《流浪地球2》正式开机的4个月前,就启用了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进行虚拟拍摄。”东方影都技术服务部的三维扫描工程师朱红昌说。

  虚拟拍摄,即演员身穿动作捕捉服,在安有动作捕捉镜头的摄影棚内表演。系统对演员的动作、表情进行实时捕捉,并将这些数据一一对应到事先预设的角色模型上。同时,系统还会将有效画面合成到实际需要的虚拟场景中,从而快速呈现出动作的实时预演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