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境外媒体称,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言人傅莹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看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。 据俄罗斯卫星网3月4日报道,傅莹表示,成为一个世界级大国之后,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办好,同时要继续向世界开放,继续向世界学习。当然,块头这么大,发展起来后国际上有期待,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。 报道称,她指出,关于国际秩序,看重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或者国际秩序。曾经参与了它的创建,是受益者,也是贡献者,同时也愿意做它的改革者。 傅莹称,主席习近平今年1月份在达沃斯、日内瓦发表了重要的讲话,对国际上关心的一些大的问题拿出了的意见和方案。在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5月份要举办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,另外倡议组建了亚投行,还率先批准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等等,这些都体现了对国际事务的积极态度和参与。 香港《信报》网站3月4日报道称,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,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,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奋斗目标,这一路上沟沟坎坎还有很多,所以要凝神聚力、认认真真地去应对这些挑战。 傅莹指出,国际作用、国际角色这样的概念对来讲还是一个新的课题,也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,但作为发展家,的参与、的角色是要符合发展家共同理念的。 另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网站3月4日报道,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言人傅莹说,拿南海航行安全说事是“误导”,南海没有被列为高危地区。 傅莹说,她去年7月到英国访问,同行的一个法律专家专门查了一下,英国伦敦金融城的信息显示,南海没有被列为高危地区,也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有哪个国际大保险公司对途经南海的航船、商船增长保费。 傅莹反问:“航行安全的担心是从何而来?” 她说,能力的增强是有利于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,而不是相反。 傅莹说,最近的趋势很明显,和东盟一些已经回归了对话商谈的轨道,南海的局面也趋于缓和,未来形势如何发展要看美国的意图。 3月4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。大会发言人傅莹在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。 【相关阅读】傅莹的五年:不能回避、绕不过去和放心不下 中新社记者王舒李晓喻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4日在北京举行。作为大会发言人,傅莹连续第五年在同一时间与中外媒体见面。 五年来,傅莹回答了68位中外记者的88个问题,涵盖人大工作及立法、外交、国防军费、反腐、治霾、政治体制改革等。一些不能回避、绕不过去和放心不下的“难题”,往往成为“加分题”。 “不能回避” 反腐败历来是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“不能回避”的热词,今年亦然。 2013年,傅莹清晰回答了外界关注的反腐败立法方面的计划和进展。 去年人大首场发布会召开前,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珉被宣布“落马”,傅莹用“反腐败没有死角”“标本兼治”予以回应,并介绍了当年的修法重点以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进展等。 今年会上,作为推进反腐败立法的重要一步,监察体制改革进展备受关注。傅莹表示,去年年底在北京、山西和浙江开展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推开,把行政监察法修改为监察法的工作已经开始,今年“应该可以提交给人大常委会审议”。 “绕不过去” 国防军费是近年来每次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都绕不过去的问题。 2013年首次担任大会发言人时,傅莹就以历史上有过“国防弱、遭人欺”的教训解释说,“我们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国防”。 去年傅莹回应这一问题时也直言不讳,“军费预算保持增长,但是增长的幅度比前几年要低,是在7%至8%之间。” 4日面对美国CNN记者的提问,傅莹回应称,2017年军费增幅为7%左右,占GDP比重约1.3%。对于记者提问中“军力的增长让许多怀有戒心和一定的警惕”的说法,傅莹回应说,过去十多年,世界上发生那么多冲突、甚至是战争,造成大量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,那么多难民流离失所,哪个是造成的?从来没有给任何带来任何伤害。 “放心不下” 环境保护是五年来媒体年年关注的重点,也最令傅莹放心不下。“媒体是年年关注,我们是年年回应,大家也是年年努力。” 2013年首次以发言人身份亮相时,傅莹就曾提到自己“每天早上拉开窗帘看雾霾”。 2015年,面对记者“史上最严环保法”相关提问,傅莹微笑着说,“今天早晨我拉开窗帘,看到蓝天白云,真是心里头充满了感动。” 今年针对雾霾治理的问题,傅莹坦言,相关情况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很大差距,尤其冬天情况比较严峻,所以还是要坚持治理下去,争取实现一个向好趋势。 |